TCRI™以公開發行公司為評等對象,採半專家程序,以數量模式為底,輔以人工判斷, 方法公開透明且具區別力,供金融業作為投資及授信參考。
Key Features
評等依據及範圍
- 以公開資訊為依據,資訊公開、完整、可驗證,免受公司引導
- 評等範圍以公開發行公司為主,評等涵蓋率遠大於國內其他信評機構
Key Benefit
TCRI™影響力
- 為銀行界授信放款主要之參考指標,國內銀行市佔率達九成以上
- 為券商投資之重要依據
- 國內學術單位與研究機構公認為國內最有代表性之信用風險指標
Key Advantage
效力驗證
- 預針對TCRI™評等結果之有效性定期執行驗證
- 預警能力-區別力與違約率: 檢驗評等系統能否有效區隔信用正常公司與違約公司
- 穩定性:檢視評等結果之飄移程度,便於中、長期授信與投資決策之用
- 外部標竿:除內部驗證,亦與外部信評機構比較等級違約率
TCRI™評等方法與程序
評等方法與程序
方法主要採半專家模式,以數量模式為底,輔以人工判斷,並拆分成三個步驟
TCRI™等級
等級分為第 1至 9等,及Default
數量模式
人工判讀
人工判斷主要包括下列三大構面
A:會計資訊
(Accounting Information)
確認會計估計合理性(會計分析及財務報表適當性(財務分析))
I:產業前景
(Industry Prospective)
考量總經環境及產業動態, 包括公司於產業之地位
M:經營層風險
(Management Risk)
評估經營層人員變動、持股與投資策略及風險偏好
預警能力區別力(ROC)>九成以上
近10年TCRI™全體ROC介於88%~97%,平均為93%,已超過聯徵「企業信用評分模型技術手冊」之標準70%
違約率近10年TCRI™違約率統計
違約家數及違約率符合預期,隨等級越差(即風險愈高),違約家數愈多及違約率愈高。
穩定性TCRI™平均1年期移轉矩陣(2000~2016)
平均1年的等級維持率約為7-8成,已接近S&P及Moody’s的水準另顯現高風險等波動度相對較高,符合預期。
「TCRI™」 V.S. 「其他信評機構」